5月23日,北董鄉人大主席團結合水源地保護和政府推進的大蒜園區提質增效工作,發揮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工作站的作用,組織大蒜園區部分縣鄉人大代表聯系大蒜種植大戶,到縣郵政公司結對幫扶的南林交村大蒜種植高產戶農田進行了實地觀摩調研,引導大家科學種植大蒜,提高大蒜的品質、產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h人大農村工委主任薛明曦、人事代表工委主任馮永亮,以及縣郵政公司副經理楊軍、渠道部負責人楊新生、政府副鄉長尉文裕、農科站長李鵬等參加調研活動。并召開了座談會。 

現場比對,采用新技術生產的大蒜與傳統種植生產的大蒜有明顯優勢:一是根系發達,生長好;二是單個個頭大,大小勻稱,品質好;三是種植密度大,增產明顯(畝均增產500至1000斤);四是肥料投入少(畝投入350元,約是其他種植戶投入的一半)化肥殘留少。 
現場稱重,采用新技術大蒜平均重量約60克左右,普通大蒜均低于50克。 

一般大蒜根系枯萎、腐爛。 
采用新技術大蒜根系發達,扎根深,地面附著力強。二者對比 
種植戶當場講解。 
觀摩后,在北董鄉人大代表工作站召開了座談會,會議由鄉人大主席解宏官主持。會上,大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就大蒜種植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積極的交流,有關專家就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解答,并提出了解決的辦法。 
郵政公司技術人員分析增產原因 
代表及農戶踴躍發言 

調研組認為大蒜種植新技術推廣后有三大好處:一是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化肥的殘留,有于水源地水質的保護;二是增加了單產產量,有利于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三是減少了農民的投入,減輕了農民負擔。希望縣郵政公司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結對幫扶南林交村擴大到支持全鄉大蒜產業上,要將日常培訓與制定生產操作規程結合起來,確保北董大蒜提質增效。各種植大戶要相信科學,因地制宜,大膽償試。農科站要加大同郵政公司技術員的聯系,加強科技指導,努力使北董鄉大蒜生產再上一個新臺階。 (北董鄉人大主席團供稿)
|